您的位置:   首页—[栏目名称]
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发布时间: 2013-03-16 浏览次数: 87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关系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前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列入教育发展重要战略。明确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时代内涵,研究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机制,进而提出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思路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认知。所谓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是指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理解,即明确自己在社会中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应该怎样履行责任。只有深刻认识和正确理解社会责任,才能形成社会责任认同,增强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的主阵地、主渠道。应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帮助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持史论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大学生联系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联系自己身边的深刻变化,深入体会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创新教学形式和手段,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接受习惯和兴趣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实现抽象概念具体化、理论阐述形象化;结合大学生的利益诉求和身心特点,解决大学生在成长中面临的困惑和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找准人生定位。

  增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认同。人们对社会责任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是不够的,只有将理性认知转化为情感认同,才会进一步激发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认同,是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社会责任所产生的内心情感体验,主要表现为对负责任行为产生敬仰喜好之情,对不负责行为产生厌恶憎恨之感。增进大学生社会责任认同不仅是一个思想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社会实践是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大学生认识世界、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能力、提升品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的一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呈现形式化、表面化、单一化的倾向,组织不够科学和规范,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其育人功能。增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认同,应着力在搞好社会实践活动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大学生公益活动等平台,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通过社会实践这个“第二课堂”进一步了解我国国情,不断增进对祖国和人民的责任与感情。

  引导大学生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履行,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面对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时所表现出来的负责任的态度和行动,是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认同的外在表现。榜样示范是引导大学生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法,可以推动大学生从被动履行社会责任转为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同时控制、矫正、终止不负责任的行为。在选择榜样时,应立足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努力做到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特别是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权威性,即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较高的综合素质;二是吸引力,即在某一方面具有特殊贡献和感人事迹;三是贴近性,即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密切联系,容易让大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自觉学习和仿效。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时,不仅应充分发挥“感动中国”人物、“全国优秀大学生”、“全国见义勇为道德模范”等“外部榜样”的示范作用,而且应注重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队伍和学生骨干等大学生“身边榜样”,充分发挥他们的良好示范作用。(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组 执笔:魏进平  魏娜  温泉)

 

 



Copyright ? bet3365娱乐场手机版质量管理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高教园区枚乘东路8号邮编:223003 电话:86- 0517—83858168